学习国际通商的动机和目标,国际通商的概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习国际通商的动机和目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学习国际通商的动机和目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旅游发展历史?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1年以前)的特征:
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的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
2、因而,古代旅行、旅游活动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其中,宗教朝圣占远行游历的较大比重。
3、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二、近代旅游(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具体特征:
1、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2、旅游动机中消遣***成分增多。
3、旅游活动空间的拓展。
4、随着旅游业的问世,在旅游保障制度层面上也开始全面推进。
5、旅游业产生了一定的关联带动效应。
旅游业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起始时间为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当时主要是对那些来华的外宾所展开的。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1964年正式成立。
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步入正轨和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1***8年至80年代中期,及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80年代至19***年,入境旅游和哪里有并行发展的阶段。19***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阶段。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不能持久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1.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政治和军事,而不是经济。这一系列航行是为了展示明朝的国威、加强与各国的政治联系以及收集情报。因此,缺乏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这一行动缺乏持续的动力机制。
2. 尽管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和技术的传播,但其经济收益相对较少。封建社会对海外通商有诸多限制,这使得这种交流很难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经济交流。
3. 郑和下西洋所建立的朝贡贸易制度,实际上强化了中国的统制经济,而弱化了市场经济。这意味着中国并没有通过这一航海活动来增加财政收入或发展海洋经济。
4. 由于缺乏持续的经济动力和政治支持,郑和下西洋在明代后期逐渐减少,最终导致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综上所述,郑和下西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但由于其背后的非经济动机和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它未能长久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古代的中国为何不能够兴起大航海?而西欧却成为最大的赢家?
一提起大航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哥伦布,1498年发现了新大陆,他当年可不是为了探索什么新大陆,而是要去东方的印度求财。而且还和当时的英王为了利益的分成签了合同,让英女王资助他这次的冒险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是鼓励这样的冒险行为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另一个国家荷兰,荷兰的人口在16世纪约100万人口,国土一半以上比海平面低,农产收入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很早就开始了商业贸易,由于当地盛产鲱鱼,且荷兰人发明了储存鲱鱼的方法,使得鲱鱼成为当时的畅销产品,在利益的驱动下,这样远洋贸易就逐渐成型。资本的不断的注入,利益回报的可观,使得西欧国家成了大航海时代的赢家。
反观中国,正值明朝,从郑和下西洋来看,当时的造船技术远洋是不成问题的。出问题的是明朝的政令,不允许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朱元璋就立下了“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这使得民间资本也不能与海外诸国通商贸易,利益的链条无法形成。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鼓励,一个阻断,大航海时代就注定了谁是赢家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习国际通商的动机和目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习国际通商的动机和目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bnw.com/post/8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