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留学政策,清朝时期留学政策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朝时期留学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清朝时期留学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881年留***童计划为什么?
规划是:访选各省聪颖幼童,每年30名,四年共120名,分批搭船赴洋,在外国留学,15年后,按年分批回国。“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
1872~1875年,大清***每年遴选30名少年赴美留学,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原***留学时限为15年,不料进行到第十年时,留***童全部被***强行召回。这一***史称“留***童公案”。
为什么清朝很多名人都去日本美国留学?
中日两国文化相似,留学生比较容易适应。如果去欧美留学,首先必须要熟悉其语文字,但“西文难学”。日本文字除了***名以外,其中夹杂着许多汉字,没有学过日语的人也能较快掌握。
还有一层原因是,当时读书人认为日本把欧美文化的精华都拿来,因此赴日留学更加简便。
***说“泰西诸学之书,精者日人已略译矣”就形象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北洋水师留学誓词?
北洋水师赴英留学学员誓词——刘步蟾
此去西洋,
深知中国自强之计,
舍此无所他求;
背负国家之未来,
取尽洋人之科学,
赴七万里长途,
别祖国父母之邦。
奋然无悔刘步蟾30岁那年,清***在德国定制了“定远”和“镇远”两艘姊妹舰,排水量为7335吨,是当时世界上的巨型铁甲战舰。刘步蟾被派去德国“协驾”。他第一眼看到“定远”时,就爱上了它。
1885年秋天,刘步蟾驾驶“定远”回到天津,立即被任命为“定远”号管带,赏“强勇巴图鲁”称号。“巴图鲁”是蒙古语,与今天的著名篮球队员“巴特尔”的名字一样,都是“英雄”之意。北洋舰队成立后,刘步蟾为右翼总兵兼“定远”号管带。1894年8月1日,中日宣战后,刘步蟾立下了“苟丧舰,将自裁”的誓言。
出自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之口,原文如下: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清***派遣的留学生最终都怎么样了?
出国留学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但是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如何选择
就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在我国第一官派留***动时
当时的大臣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这都是因为***战争让一部分人觉醒
之后次次失利、挨打的局面
更让很多人渴望寻找到救国的良方
所以从1872年到1875年
清***共选取了120名天才幼童赴美留学
但思想还处在一个比较活跃的时候
能够接受新鲜的事物和理念
所以即便送这些孩子留学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自***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西洋科学技术的厉害,打算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容闳的倡导下,洋务派大臣曾国藩、李鸿章上奏朝廷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先进技术,培养新式军事人才。1872年,经清***批准,在陈兰彬、容闳等人的率领下,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从上海启程,前往美国学习,这次总共有三批。随后清***又组织留学生去欧洲、日本学习。
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努力学习,学成后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有一些被清***召回、有些生病去世,这些人因此没有完成学业)。留学生中有40多名任职于北洋、南洋舰队,作为管带、舰长等,是清***海军的中坚力量,他们投身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有些人为国捐躯,有些人则继续为祖国效力。除了军界外,在铁路、电报、矿山、外交等方面,这些留学生都贡献着自己得力量,如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等等。
我是掘史官,欢迎关注!
除了极少数病死在来回的途中或在国外学习过程中,其余招回国后都委以了重任,涵盖工程技术、教育和军事等,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派遣留学生的举动是一次当时国家的对外开放,愿意主动学习外界先进的东西,这种思想的转变意义深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朝时期留学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朝时期留学政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bnw.com/post/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