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移民律师免费咨询网,高邮移民律师免费咨询网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邮移民律师免费咨询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高邮移民律师免费咨询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一些苏北人把“睡觉”说成“上苏州”?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上次已经回答过了。从长江以南到杭州,宁波上海,苏州这一带 ,还有很多人常说这一句歇后语。在江浙沪这一带来说,意思完全相反。当然,各地有各自的理解,在江浙沪这一带来说,真正的语意是,苏代表着”醒”,也就是苏醒的意思,杭代表着“睡”,朋友间有时开玩笑的说,”我要去杭州了”,实际上就是我要去睡觉了。 至于苏北人为什么睡觉说去苏州,这可能跟历史有关,苏北在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初期,应该是很贫穷落后的地方,很大一部分人逃难到了南方,就上海来说,苏北人的比例就占了相当大,由于后来的人员来往密集度增大,这一带的很多歇后语也同时带到了苏北。所以苏北能说江南这一带的歇后语很正常。至于睡觉说是去苏州,与江南这一带完全相反,我个人认为是不是出现了方言上的混淆。现在我就想去杭州了,拜拜,晚安。
元朝末年,朱元璋攻打苏州。当时占据苏州的是张士诚,此人本来也是一方豪杰,虽然没啥远大志向,但是他对苏州的老百姓还不错,很得民心,所以苏州老百姓就帮着一起抵抗。
结局当然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张士诚兵败被杀,苏州老百姓的日子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朱元璋恼恨苏州人“不识相”,于是把苏州城里大户人家的男女老幼统统发配到当时还是苦寒之地的苏北,偷偷跑回来的人抓住一律杀头,而且还规定苏州的赋税是其它地方的十倍。
那些被发配的苏州人不敢回来,但是又忍不住思乡之情,所以就把睡觉称为“上苏州”,意思是只有睡着了做梦才能回到苏州。
久而久之,这种说法在一定范围慢慢流传至今。我也确实听苏北的同事这样说过,其中有一个盐城人,族谱里记载的祖上就在苏州阊门。
顺便再说下关于苏州的赋税,自古以来都很重,就是从明朝开始。不过歪打正着的是,苏州由于有丰饶的水土和物产,当初为了惩罚而定下的超高赋税反而使苏州成为天下钱粮的集散地,推动苏州在明清两朝走向了巅峰,这一定是朱元璋没想到的。
旧社会战乱年代,中国没解放前,苏北好多地方没饭吃,划着小船南下来到苏州富裕的地方讨个饭吃,找个工作,就这样落户到苏州了,老人常说,乾隆年间是最好,到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就没饭吃,战乱死了多少人?清朝***无能,毁了一个大中国,最后,还是逃难?
我的太爷爷(泰州人)是弟兄三个里的最小,解放前因为穷困潦倒,和我太奶奶(如皋人)婚后就摇着一条小船到了常州定居,然后在常州生下了我爷爷,从此,我太爷爷这条线上下来的人世代繁衍在常州。
记得儿时我的记忆里,爷爷也会将睡觉说成“上苏州翻席子去”,反正,我的父辈叔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解放后,我爷爷成为了国家干部,曾去泰州寻找太爷爷的二位哥哥,但是,结果是在我太爷爷离开不久,他的二位哥哥因为实在饥寒早已饿死了。
我一堂兄在九十年代发家,资产超亿,曾委派我三叔叔去泰州寻根寻找家谱,但是回来后的三叔说,泰州有个周家村,二百多户住着,很难查找,后就没有下文了。
这要从“洪武赶散”说起。1370年(洪武三年),为了报复苏、松、嘉、湖、杭等地绅民对张士诚的拥戴,同时也为了开发淮河流域,借口红蝇传播瘟疫,强行将如上所述的苏州及周边等地的江南四十余万人丁驱赶到苏北。
根据民国《续修盐城县志》卷十四援引《凌氏家谱》云:“元末,张士诚据有吴门,明主百计不能下。及(张)士诚兵败身虏,明主积怒,遂驱逐苏民实淮扬两郡”,这段材料从侧面印证了正史对这段历史记载的可靠性,那就是朱元璋攻打苏州时,张士诚的确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同时朱元璋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而且由于“明主积怒”,这北迁的四十万人中,大部分应该是苏州人。
洪武赶散从洪武三年一直延续到永乐末年,达五十年之久。根据《德兴堂闵氏族谱》记载,始祖闵士信等“离开苏州,经江阴西港渡江北上,至高邮,州府验证后,赶船穿过西湖雪浪……船进太阳沟头,族众弃舟登陆” 。“州府验证”之句证明,明初迁徙之民遭受的是***的待遇。
明朝初年淮河流域因长期战争,再加上洪灾不断,人烟稀少,无主荒地很多,很多家族插草为标,据有土地。但由于故土难离,再加上该地区地瘠民贫,经济文化非常落后,江南人还是希望回到美丽、富庶的江南故乡。而朱元璋制定了严厉的保甲连坐制和户籍制度,将其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不得随意迁徙。所以包括绝大部分苏州人在内的北迁的江南人只能在睡梦里回故乡。因此现在苏北好多地方的民众把睡觉呼为“上苏州”或“回苏州”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邮移民律师免费咨询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邮移民律师免费咨询网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bnw.com/post/4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