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学政策的变化,清末留学政策的变化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末留学政策的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清末留学政策的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简述清末留学教育的勃兴?
清末留学教育的勃兴,一方面得益于***的大力支持与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大的知识分子愿意走出去,与世界接轨并汲取外来的文化与知识。
中国清朝第一批留学生有多厉害?是怎么选拔的?
如果要以“批”为量词的话,那么1871年出发的大清留***童便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留学生了。如果要问他们有多厉害,那么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无疑是其中最为响亮的名字,而其他一些名声相对较小的留学生,也同样为近代中国做出过难以替代的贡献。比如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的创办人之一蔡绍基,卓越的铁路管理者梁如浩,外务大臣梁敦彦,第一个被允许在美国执业的华人律师张康仁,杰出的工程师郑廷襄,成才率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要谈到选拔,可以说最初几乎无人报名,但清***也没有降格以求,从在上海设立预备学校招生起,挑选的条件就极为严格:“凡肄业学生必须身家清白品貌端正禀赋厚实资质明敏者方可入选。其身体孱弱及废疾者概不收录。凡挑选以年在10岁至20岁为率,凡12岁至14岁者择其文理略通即可入选,其15岁至 20岁必须中国文理通顺及粗通洋文、略解翻译方可入选。”最终,还是有100多个家庭把自己的子弟送来报名,其中广东人占70%,而广东人中近一半是来自香山县。
1904年清朝有什么改革?
1904年,清***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 癸卯学制),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最大的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到大学堂需要21年,至通儒院需要26年。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新军机构建立后,清***开始进行军制改革。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陆续奏定了《陆军常备学堂办法》《选派陆军学生游学章程》《新军营制饷章》《新军官制》《陆军服制》《陆军退伍章程》《贵胄学堂章程》《陆军行营礼节》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具体涉及军队编制、士兵征募、培训操演、军事教育、武器装备、奖惩条例、后勤供给、军械运输等。
大体而言,一是完善陆军军事教育,计划在全国建立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大学以及专业性、技术性军事学堂和讲武堂,并加强对陆军留学生的监督管理;
二是按照近代陆军的编练方法,规定新军分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三种;
三是初步建立新型军官制度,将军衔定为三等九级。地方各省将此“奉为金科玉律,即其后时有增损,顾根基所树,终未能出其范围”“。上述改革方案的推行及逐步落实,使新军编练由杂乱无章转入正规化,全国开始普练新军。
清末留学生被称为什么?
清末民初官派留学生又称为官学生。
但还有一批特定的称为留***童。
中国留***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以广东(84人),江苏(21人)为主,来自比较富裕开化的农民和与洋务有关的家庭,并具有一定的中文功底。他们中有50多人在中学毕业后得以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着名学府继续深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末留学政策的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末留学政策的变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bnw.com/post/2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