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本科学习体验,读国际本科的学生感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际本科学习体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际本科学习体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国外大学上和中国有关的课程是一种什么体验?
上过一节系主任介绍中国食物和营养概念的课,什么热性食物、寒性食物等等。事后说起,系主任说她咨询过系里面的一个中国来的博士后,是根据他的介绍来讲的课,难怪我觉得太浅了 ^_^
之前,“LILY美国中学说明会”在LILY英语总部举行,之后共有33名学员参与了免费试听课,包含3节美国六年级的英语课及配套测评、3节美国六年级的数学课及配套测评。
这些敢来试听的孩子几乎全是双科80分以上的LILY优秀毕业生,请大家看看他们的毕业成绩。
可见LILY的普通毕业生还是有些不自信,不敢小试牛刀,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毕业生体验完的感受吧!
大部分孩子的回答是:“我都听懂啦!”“感觉挺好玩的!”也有个别孩子得意地说:“小case,我都不用上六年级了!”
美国的课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启发学生去推导原理,这个过程需要深入思考才能收获满满。
我這一輩子可惜的是没有机会到国外读书听课了,***如有在外国课堂听外国佬讲中国的课时,如果讲的是恒扬中国文化精,讲的是中国美的方面,我会站起来鼓掌。心里也会很佩服。
如果讲的是那些篾視中国的课的话,侮辱中国的课,那我会感到十分难忍难受,大有卷铺盖走人之势。希望列位还是莫学我的样,這样会断送自已的前途。谢谢邀请
之前英语课上讲到电影相关的内容,同学各自介绍自己国家的特***,自己在脑海里过滤了好多中国电影,结果发现不能用英语很地道的表达出中国电影所想表达的情感,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电影名称和内容。有些遗憾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
看到本标题,我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以往所经历过的一个场景。
我在北大上本科期间,毕竟学的是国际关系专业,有不少涉及到日本的课程,包括梁云祥老师上的《日本政治与外交》(选修课)、张海滨老师上的《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选修课)、初晓波老师上的《东北亚国际关系》(必修课)。但愿课程名称没有写错,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梁老师和初老师毕竟是研究日本问题,研究得很深,日文也很精通。我当时上课,我关于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等知识也远远不如两位老师,所以完全以学习和吸收的态度面对那些课程和作业的。
只是说,我毕竟是来北京之前的18年是在日本度过的,所以,老师们在课堂上也偶尔让我表达站在日本国民的观感和想法。我也认为,这才是我在“日本有关”的课堂上作为“日本国民”的作用,甚至唯一建设性的作用。我当时一直认为老师们把课堂掌控得很好,无论是谈论政治问题、安全问题、还是历史问题,我也很感激他们也始终照顾我们日本学生的感受,以及其他外国留学生的角度,当然,还有中国学生们的情绪和立场。涉及到本国与外国之间的敏感问题的课堂上,老师要讲究平衡和战术,学生要给予理解与配合,才能把课堂弄得更加有效、理性、从而有意义和价值。这是我的感受和看法。
张海滨老师是研究国际组织、气候变化与国际关系等问题的专家,因为上那门必修课的是2005年的上半年,中国的舆论围绕日本该不该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问题闹得沸沸腾腾。我记得,有一次张老师也在课堂上专门跟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我当然比较紧张,也以为被同学们集体批评,甚至攻击。不过,张老师也很照顾日本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呼吁理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几乎没有一个中国学生站在“政治正确”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主张日本该不该加***合国常任理事国。据我记忆,主张不该的学生比主张该的学生多,甚至多很多。但也有从日本入常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东亚的和平与稳定起到利大于弊的作用等角度主张日本该加入的学生。我从课堂讨论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看问题的不同视角和眼光。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日本国民在中国上和“日本有关”的课程过程中的一点感受。不知中国人民在海外上“中国有关”的课程过程中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我在美国访学期间也看到过一些场景,也产生过一些感受和思考,但愿有机会跟大家分享。
在外语学院就读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外语学院读书什么体验
一,女生多,而且漂亮女生多
二,女老师多,漂亮女老师多
三,男生少儿又少,而且没有阳刚之气
四,天天背字典上自习
五,上课超紧张,不是练口语就是被提问
北京外交学院是外交部直属的唯一一所培养外交外事、国际问题研究和涉外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的高等学校。经***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经党中央批准成立的。周恩来总理向我国外交人员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十六字方针”是外交学院的校训。1961—1969 年陈毅副总理兼任外交学院院长。外交部、教育部将在政策扶持、经费保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院的支持力度。
几十年来,外交学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两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尤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外交外事干部,他们活跃在中国外交外事的各个领域,其中有300多人担任驻外大使。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该校的毕业生,因此被誉为 “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回答。
巧之又巧,笔者就是在外语学院就读的本科。就从四点肤浅之言,说一下感受吧。
1、从同学角度说,
女生多,男生少,男生就像大熊猫。
笔者在争取班长时,一票之差败给了一位脸上有高原红的少数民族男生。只因当时我们一共只有四位男生。这四位军训结束汇演时,已经脱单了3位。其中一个貌似妲己的女生,被其貌不扬的四分之一追到。
2、从老师角度说,
优秀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一抓一大把。
大一还没选方向时,口译和笔译老师把大家领进门的介绍,醍醐灌顶,给自己的选择朦胧中找到了一个方向标。老师的专业,顶礼膜拜一点都不为过。
3、从硬件角度说,
有专门的的电脑室(时间太久忘记叫啥名字了),有不同的硬件设备,用于课程。现在还记得有个专属于我们外院的楼,有好几个不同的机房,就在其中一个机房,认识了当时还是商人、主持人的特朗普。
女多男少不均衡,出门进门都熟人,声声朗读频入耳,腹有诗书气自华。
什么是外语学院,单独设置的外语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外语院系,都算。外语学院读书什么感觉?一定跟理工类不同啊,她更生动、更鲜活、更多彩、更跳脱。她不是水墨画,她是油画。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开设外语院校,对师资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对硬件的要求,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若干学生,一堂课就成了,没什么实验设备,没什么***教具,一样可以搞定。
(关注缪老师,点赞转发,支持原创)
所以我们常见的外语学院,打眼看上去,都不大。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都是如此。既然规模不大,人均需要的空间更小,自然进门出门,就都是熟人咯,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吧?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所有的外语学院,都是女多男少的局面,不同的只是比例而已,每到下课,满眼的长发飘过,空气中弥漫着脂粉的味道,男生更像是万花丛中的小蜜蜂,穿插而过。正因为人数少,男生读外语学院反而挺有优势,尤其是社团、学生会选干部、评优评奖的时候。
学习外语,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需要听说读写,所以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你去学校
我的大学是外国语大学,那时我是男生。
男生在外国语的优势是,比较容易被老师记住,你想,本来就没几个男人。所以,选班干部,课代表,学生会,竞争小,容易有比较优势,任课老师也比较容易记住你。所以,评优,评奖,男生有优势。
在人格塑造上,有优势也有不足。
先说不足:
生活中男性少,可模仿对象少,所以在做事情时,容易变得不够果敢,但也不会武断专横。
优势是:
不会太大大咧咧,会变得比较Gentle,比较体贴,愿意为别人着想。
就业上,外国语圈子女性多,所以男性有优势,如果认真学习,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外语[_a***_],会是不错的选择。
就读历史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感谢信任与邀请。
人类已经有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史,拥有了数千年的文明史,然而认真来说人类社会的本质却依然未变~那就是为了生存。
正因如此,人类发展历史无论科技如何进步,社会组织形态如何变化,相互争斗的模式如何改变,其最核心的内容却从来没有什么根本的转变。所以,就可以知史而鉴今。
我们可以从人类世界发展中明了人类文明进程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的制约,正因为欧洲自然条件远远不如亚、非、美,所以欧洲会重商重工,所以欧洲是最早步入工业革命的地区;所以亚洲特别是近代以前亚洲文明的中心~中国一直是农耕文明;所以非洲、美洲土著文明在欧洲殖民者进入之前是处于***集、渔猎和部分原始的农耕状态。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王朝兴替中可知,要保持一个民族自身文明延续,就必须拥有广漠的国土、众多的人口,其规模越大,就越能够保持自己文明的本色。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国家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同时还必须要有能够保卫自已的武力、更得有一个内部的清明公平、有利于内部所有发展的政治环境。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必然会造成王朝的更替;在大航海时代以后,就必然会招致外敌的颠覆。
所以说知史而鉴今,历史是人类社会必须要学的一门学问。
难得有这样问题的提出并被邀作答。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这是一个“娘时代”受宠、小鲜肉当道的世界,“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貌似千夫所指,实则私底下万人享用。
不要说“历史学”,就是历史又有几个人愿意去看、去学习呢?
就读历史学,若是为了就业、谋前程,还是不要读的好,因为面太窄、专业冷;若是想做学问,那就上吧,毕竟这个社会还需要一些人来做扎扎实实的学问。
记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你永远离不开你身处环境的限制、束缚。同样你要透过历史的长河观照现实,这样你才能把历史读活,不至于成为老古董被这个时代抛弃。
实则历史学的学问大着呢,只不过这个社会不太需要它,它只是点缀,有时难免成为小姑娘的辫子想怎么編就怎么編。
要么随波逐流,要么苦其心志,就看你怎么选择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际本科学习体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际本科学习体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bnw.com/post/2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