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际交流英语,国际交流 英语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习国际交流英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学习国际交流英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会一万个单词是个什么概念?能够毫不费力的与外国人交流吗?
真的“学会”10000单词的话,当然可以。
问题就是大部分人只能做到“认知”做不到“学会”。
考试:什么四六级、考研、专四考试中已经没有什么生词,但是应付托福、雅思、八级、GRE什么的还不行。
大体上相当于英美小学四、五年级的词汇量吧!不过使用上的差距还是不小的。
词汇量和交流不能直接划等号。
想要顺利交流的话关键看对词汇的运用程度,一般来说,掌握2000个核心词汇,就可以应对大部分日常所需了。
先看一组数据吧。
以下是在国内网站找到的:
* 四级的词汇量一般为4000多,
* 六级是6000多
* 托福是四六级的基础上在加个3000~4000词
* 至于GRE,比较权威,使用得最广泛的俞敏洪的红宝书(GRE词汇精选)的最新版有约7500个单词,当然这也是在四六级基础之上的数量
现在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数据:
* 六岁的时候(一年级),能说2600个词,能懂2万到2万4。
* 十二岁时能懂5万。
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只能说你学会了1万个单词,只能成为一本“人体英语字典“,并不代表你学的单词多,就能够毫不费力的与外国人交流。通常的来说,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最简单最基础的就是日常对话,生活场景的日常对话,并不需要太多的英语单词,基本上3500个单词就足以了。如果说你还有其他的需求,需要商务英语或者特定的专业英语的交流场景的话,那就需要其他的专业的英语词汇。
我们很多人都误以为与外国人无障碍的交流需要非常庞大的词汇量,在我个人看来这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因为即使你背诵掌握的词汇量再大,你最终能够运用出来的英语口语并不取决于你的词汇量有多大,而是关键取决于你能够熟练掌握多少口语的要素,简单的来说就是简单而实用的口语表达方式。
要想毫不费力的与外国人交流,当拥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之后,积累口语表达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用英语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一个问题,用英语的思维来对话,而不是强行的将其翻译成我们的母语,再通过母语翻译成英语,这种思维的方式来对话。只有使用英语思维方式来组织句子,才能更容易表达出我们所需要表,才能够毫不费力的与外国人交流。
回过头来说,要培养口语表达的能力做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不停的积累日常对话的实用句子,只有不断的练习对话积累实用的句子通过积累这些句子达到的单词量就已经足够保证我们日常生活的无障碍障碍交流了,即使你需要用到商务英语或者专业英语,在对话过程中仍然是离不开日常的口语基础的,只不过是需要额外的增加一些商务或者专业类的词汇,然而这也离不开,平常的多对话,多阅读,多应用,只有这样长期的练习下来,才能够熟练的交流。
学习英语的人如果拥有万级词汇量的话,很可能在英语的听说读写等书面表达上会表现的很出色,但是一旦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还是不能够非常流畅的说出来,他主要的原因就是口语能力太差。简单的来说,英语单词就等于英语输入,口语对话相当于英语输出,积累了那么多单词,只是注重了1输入的英语词汇,要想达到和人正常的交流,还必须掌握各种常用的句子,句子中所涉及到的语法词汇和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不能把一个句子中的所有的只会割裂开来,分成一个一个的单词,毕竟我们是要把所有的单词通过语法串联起来成一个句子,让对方能够听得懂。不能只做到每一个单词都认识,但是合在一起就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表达了。
不能,我老婆英语词汇量至少一万五,过六级,还去新东方培训过。可是还是没法交流,我词汇量顶多五六千可是我还可以和外国人流畅沟通,每次她和我和老外交流时,她都不开口,只在我某些词汇不懂时,问她,她都才一口回答出来,所以老外以为她英文比我好,一次聚会,我一时不在,老外就直接和她对话,没想到她竟然基本听不懂,说的也结结巴巴,使得老外十分诧异,让她面子全无。。呵呵,此事被我嘲笑许久。。所以词汇量和交流能力没关系。。
作为我英语老师,我来说说我的看法。我在学英语的时候也是一个英语狂,在读大学之前我就背下了两万多单词,上大学以后,又背了很多单词。
但是我发现,别说跟外教交流,就是跟中国的英语老师或者旁边的同学交流都很成问题。
当时我的语法很好,所以我能够把我的意思用英语表达出来。有一些人语法也不好,那么有再多的词汇量也不能说出正确的句子来,他的交际效果那是相当低的。
但是我的语音不好,听我讲英语的人也能听懂。但是,由于我们学习英语的条件很差,听力很差,别人讲什么我们听不出。记得有一个外教问我一个句子很简单,我都听不懂。
他问我: H***e you ever been to Guilin? 你曾经到过桂林吗?他把这个句子重复了很多遍,还比比划划,但是我就听不出。我竟然不懂装懂,胡说八道,说什么我年轻的时候经常去抓鱼!
不过不管怎么说有很大的词汇量一定是好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上课听英语,下课听英语,吃饭听英语,睡觉前听英语,终于听懂了。一旦听懂了,我就发现我的英语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可以跟来自各个国家的外教争辩问题了。这是我们班主任给我们的一个目标,就是学英语最高的境界,就是要能够用英语跟外教吵架。我们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再来讲一个相反的例子。我有一个女学生,是班里面的中等水平。在读高一的时候,有一帮美国人来我们这里旅游,并且来我们学校给我们上课几天。有一天晚上就在教室的附近,她跟一个美国小伙子就坐在哪里,用英语聊天,从晚上七点钟一直聊到差不多11点,没有一个汉字。我们班和其他班级的一些学生,也有接待外教的任务,他们都感到这个工作不难做,把他们带到市区的各个地方进行购物,参观都没有问题。这些高一的学生当时的词汇量最多就是2000。
我们总结一下:
要能够跟讲英语的人顺利的交流,首先,我们要有足够的活跃的词。第二,我们就要有正确的语法来把这些单词串成句子,而且还要知道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单词?该用什么句子?第三,我们要有良好的听力。
古代没有翻译,我们国家和外国人是怎么交流的?怎么听懂英文的?
古代没有翻译,我们国家听不懂英文,怎样和外国人交流呢?
其实古代有从事翻译这种职业的人,不过最早不叫翻译,虽然各历史段对此称呼不同,但从事的都是翻译这项工作。
首先说明一点,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脑海里根本没有世界这种概念,也没有和五大洲、四大洋世界人民沟通的愿望。
说实话,人们根本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不知道除了我国外还有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到了明清两朝,人们还把洋人称为“红毛厉鬼”。
真正接触说英语的外国人在清朝中晚期,即***战争之后,虽然乾隆和康熙都接触过洋人,但这些洋人会说中国话,简直就是中国通,根本不用翻译。比如顺治的老师汤若望,康熙的洋老师南怀仁,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
在先人印象中,除了华夏之外皆被视为番邦和胡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国人。
夏、商、周、秦之前,在皇帝眼中“夷狄”就是外国人,于是找到和夷狄住的很近的边民充当“翻译”,边民熟悉两边的语言,彼此说话能听懂,这种人被称为“像胥”。
“像胥”是小官吏,薪水也不高,主要工作随朝廷大臣出使蛮夷闽貉戌狄等国。
在周代以前,长四方之语,各有其官。像胥氏通六蛮语,狄鞮主七戎,寄司九夷,译知八狄。——《礼记》
(大鸿胪官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习国际交流英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习国际交流英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bnw.com/post/1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