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国际交流学习,如何开展国际交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进行国际交流学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如何进行国际交流学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华中师范大学学费?
学费中等偏上,不是很贵,大概每学年1万元左右,包含教学费、住宿费及日常餐饮费用。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家全日制本科院校,那里每个学年学费在1万元左右,比其他院校收费略贵,但在全国范围内华中师范学费属于平均水平。
我们国家普及英语40年了,呀还没有做到全民用英语交流呢?
1.本身就是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环境条件不够。
2.因为你用它的必要性不够大,国家让你学英语是提前准备你有需要的一天,而对于绝大部份的人来说,英语除了考试生活中根本没有用上,但是你能说它不重要吗?你敢让你的孩子不学英语吗?万一哪天需要呢?
3.不要等到需要时再去学,曾经被欺压过的经历告诉我们,提前准备总是好的,学英语最重要的用途是去学习国外好的经验技术,不要只停留在学英语考试本身。
首先我先确定一下这个普及英语40年是怎么来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得?按照40年推算应该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算起的。但是我要说的是不论80年代那时流行的学习英语热,还是现在大学生到处都是的时代。英语在中国还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是首先要说的。
其次我们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像中国人学的英语、俄语等都是第二语言。所以我们大家日常交流都是用自己的母语—汉语。
当代国人学习英语的真正热潮,起步于改革开放。
从回归高考到外教对话,中国人学英语的 40 年(提问者的观点)
1***7 年,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终于恢复,国人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到 1***8 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英语被教育部列入高考科目范围,新中国第一次向英语国家澳大利亚派遣了公费留学生,也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文化载体乃至社会价值评估的工具,开始了它融入中国社会的历程。
当时的英语教材还在使用结构主义,重视语法教育而忽略了实践,多数人会写会读不会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的由来。
这样的状况到 1982 年才得以缓解。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教育部修改了教学大纲,英语学习的重点从政治转向了经济;二是从那年一月份开始,每晚 6 点 20 分,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Fellow Me)。长期学习语法英语、口号英语的中国人终于开始开口说话,他们开始在校园、公园里建立“英语角”,一些有热情的学生也开始在街上和外国人搭话练习口语。
上图为《Fellow Me》英语学习节目
1987 年,在教育部的推动下,英语四级考试开始在大学中实行,两年后六级英语考试开考,成绩直接与学位证挂钩。而后,英语水平又开始与部分职称评级标准相关联。
教育体系层面:因为我国把英语当做一个学科学习,而不是一个工具。各类考试集中在考中英差异、英语语言学知识,而不是怎么去使用,所以使用率低。
学科设计层面:从小学到高中,学校英语教育一直是重语言分析,而不是语言应用。英语中语法是严谨的,不能容错的,那是纯语言学科学生才应该注意的事,起码要在孩子具有一定文学素养并且有逻辑分析能力之后再去学,但是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了,语言学知识量远远超过孩子认知能力,并且很枯燥,所以他们很难提起兴趣,久而久之,只能为了考试去背知识点,而不是去学习使用。
社会认知层面:英语口语的关键是犯错和多说,但这在学校这是很难实现的。一节课45分钟,主要是老师讲课,学生做笔记,根本就没有时间练习会话。再者社会上又不需要用英语交流,官方和民间都没有大规模使用英语的习惯,所以很难在日常交流中自然习得英语。
家庭教育层面:家庭没有使用英语的环境,孩子的英语学习全靠在校时间,输入输出量远远达不到要求。试想,如果我国不是以汉语为母语,而是其他语言,孩子用学英语的方法学汉语,直接结果就是很多人都不会说汉语!
得益于汉语是母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使用,身边的一切都与汉语相关,孩子放学以后仍然在大量接触汉语,所以学习速度很快。换位去想美国小孩,一样的道理。
如果某一天英语变成了生活必需品,那么它的普及速度会是相当快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进行国际交流学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进行国际交流学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bnw.com/post/10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