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汉语拼音学习***,北京大学汉语拼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大国际汉语拼音学习app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北大国际汉语拼音学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谁能告诉我中国文字的拼音是怎么发展来的?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过去的拼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汉语拼音草案”,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第一个创制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的方案的西洋人是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他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3年来到中国,1605年(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一书。内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等四篇文章。罗常培根据文章的汉字与拉丁文对照的译文,整理出一个包括26个声母和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用拉丁字母注音,仅有7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后来法国的传教士金民格写了一部《西儒耳目资》,用了25个字母给汉字注音。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西方人学习和掌握汉语汉文。后来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 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浯拼音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有邮政式和威妥玛式。 1892年,近代汉浯拼音文字提倡者卢戆章提出“切音新字”;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订了40个“注音字母”;1926年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了“国语罗马字”;1933年,瞿秋白、吴玉章等制订的“拉丁化新字”诞生。这些都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逐步完善起了推动作用。 解放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在过去的拼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52年起从事自创字母工作,后因效果不好,决定***用拉丁字母。1956牛文改会发表了“汉语拼音草案”,经多次讨论、修订,于1957年11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并于次年2月,由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最后签字者是周恩来总理。这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 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中国历来的经济方式决定的农耕文明需要的是固定,这样一来文化也就有了相对非常大的程度上的稳定性。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汉子是象形、会意为源头的,后来的形声字都是在这些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拼音类文字是完成不了这个起始任务的。
我国开始是没有文字拼音的,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1.***战争以后,以***、沈学等为首的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汉字的复杂是教育不能普及大众的首要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2. 读音统一会与1913年2月份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定字母”。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
3.1918年北洋***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
4.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着手研究字母文字拼音方案。并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
5.1955年***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1958年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首先在小学推行之后,同时又用于注音扫盲和推广普通话。从80年代起,汉语拼音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法定的国内标准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标准。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给汉子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读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字注音。这两种办法用起来都不方便,到了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子母,但只是用汉字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的,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到了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拼写汉语,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拼音。
想知道中国文字的拼音是怎么发展来的?
让我们来了解一位老先生--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毕业之后的周有光,去了银行上班,一路做到了高管,但周有光也没有忘记语言学,一直当成爱好,银行派他去欧洲出差,他行李都没放稳,就去找语言学的资料看,研究老外的字母、语法,看看跟汉语差别在哪,还写了不少论文。
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大家准备学知识搞建设,然后发现麻烦大了,全国80%的人都是文盲,3.2亿人大字不识一个,还怎么个建法?于是中国开始“扫盲运动”,派了很多老师去教老百姓识字,教着教着出问题了,繁体字太复杂,写字跟画画一样,学生记半天都画不出来,还有长得很像的字,读法未必一样,很容易搞混淆,再加上各地说各地的方言,同一个字能发出N种音。
国际标准化组织
这是一位真正大神级的牛人。
50岁前,他是银行家和经济学教授。
近50岁,周有光"半路出家 ",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享誉世界的"汉语拼音之父 "。
1984年周有光78岁,出版总编了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被他的连襟沈从文戏称为“周百科”。
韦氏拼音比汉语拼音更有利于外国人准确发音吗?
谢邀!
作为一个90后,说实话,在看到这个问题之前,恕我孤陋寡闻,我从没听说过还有一个"威氏拼音",就我个人立场,我觉得我不能也不会接受它。出于对题主的尊重,在此做个简单的科普吧!
汉字注音系统里曾有一种系统叫威玛氏音标源。它是1867年开始的,由英国人T.F.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 1818年—1895年,今天的习惯应该翻译成托玛斯·韦德)与人合编的注音规则,叫“威氏拼音”。
威妥玛曾于1871年任英国驻华公使,1883年回国。1888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1895年逝世。他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威氏拼音法。后来H.A.Giles稍加修订,合称WG威氏拼音法(Wade-Giles System)。它的最大优点是利用送气符号(‘)来表示送气的声母。
威玛氏音标,在1958年大陆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影响较大。1958年后,逐渐废止。中国台湾地区在2000年改用通用拼音,于2008年9月改用大陆使用的汉语拼音。
中国大陆除了少数需要保持文化传统的场合外,基本不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学校还使用威氏音标法的英文校名,而大多数地名、人名已使用汉语拼音。
威妥玛式拼音与汉语拼音对照的例子,如:江西威妥玛式拼音为 Kiangse或Kiangsi,而汉语拼音则为:Jiangxi
谢谢大家阅读!
最新世界大学排名出炉,中国4所进入全球100强,你怎么看?
虚名而已?没有家国情怀的教育,就是失败教育?最高学府的学生,至少有爱家,爱国,爱天下的理念!共富共享,共产主义精神才是人类发展终极目标,携手征服你宇宙!资本主义永远充满欺诈剥削,战争?
中国的传统教育本来就是很好的,只不过因为大环境的问题,使很多人都被有色眼镜所迷失了自我,盲目地从洋***,使很多年轻人容易犯错,我们可以学习一切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同时更需要结合本国的传统文化,使其逐步地被自己所用。
有必要在乎[_a***_]人给排的名次么?他们当然地会更看重他们的学校,人家这叫自尊自重自爱。中国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观念也给世界各大学排个名次呢?为什么一定要按别人的标准看待自己的大学呢?难道中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基础教育竟至于撑不起十几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么??中国的名校竞相匍匐、被匍匐于地,成为外国“一流大学”的预科学校,实在是因为中国人的自卑!!!中国的教育界就是这样***外国人把我们的学校排在什么位置么?如此卑贱、卑微的心态如何能担当起中国国家教育的重任?!!
[赞][大笑]🌹(3)(4)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大笑][赞]。[大笑]🌹[赞](5)河南农业大学(6)郑州龙子湖校区[赞]🌹[大笑]。[大笑]🌹(7)(8)🌹[大笑]。9许昌学院
刘半农发明了一个什么字,被女人骂不休,到如今依然还在用?
在***时期,有这么一个先驱相对比较激进一点,这个人就是刘半农。
在那个半文半白的时期,他不但提倡白话文写作,他比别人更激进的是他甚至主张将汉字改革,认为汉字最终应走拼音化的道路。
刘半农不但在民国6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而且到了民国14年(1925年)秋,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
正是从文字改革的角度去考虑白话文的推广,使得刘半农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字里面没有一个合适的对女性的第三人称。而在英语里面,有对应的she,甚至还有宾格her。
明清的古百话文里面只有一个总称第三人称的字——“伊”。而且这个“伊”所代表的含义特别多,甚至可以代表“你”。所以1918年,他特意发明了“她”以用来翻译she,因此“她”也就用来代表女性的第三人称。
刘半农自己没说,倒是周作人于1918年8月5日出版的《新青年》上撰文,提及了刘半农的这个建议:“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觉不便。半农创造‘她’ 字和 ‘他’ 字并用。”
1920年,刘半农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创作了一首诗叫《教我如何不想她?》在这首诗中,刘半农首次用到了“她”这个字。这首诗最终在6年后,被另一个语言大家赵元任谱成了曲,最终广为传唱。
结果不成想引起了轩然***,引起了社会的争议。
特别是民国初期,女权主义刚萌芽阶段,很多新知识女性认为男女平等,加个女字旁,正是体现了男女不平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大国际汉语拼音学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大国际汉语拼音学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bnw.com/post/105298.html